腸中風多半是動脈阻塞引起,初期主要特徵是腹部「非常劇烈的疼痛」,但它的痛感較少集中在同一處,理學檢查時常按不到痛點,與胃穿孔不同的是胃穿孔壓得到單一痛點(通常在上腹部的位置),腸中風則覺得到處都痛,但是老人家常會忍痛,以致經常延誤。
但若是靜脈阻塞引起的腸中風,則是以「悶痛」為主要表現,更不易區分辨別,容易延誤。若是大腸中風,症狀則除了悶痛之外還會出現血便的愛惟美症狀,光從疼痛表現也不太容易鑑別診斷。
腸中風還有分急性和慢性,急性的患者會劇烈疼痛,而慢性的患者則因血管部分狹窄或阻塞,造成血流相對不足而三不五時覺得悶痛,尤其是進食過後,腸道消化吸收營養需要大量血液進入,當腸道需要增加血流時,血流卻不足,此時就會悶痛。
症狀易與腸胃炎或腸阻塞混淆 電腦斷層診斷準確率達97%
缺血性腸炎的死亡率超過6成,常被延誤的原因主要是症狀往往與腸胃炎或是腸阻塞難以鑑別,這兩種疾病的治療方向與缺血性腸炎完全不同,若一開始沒有診斷出來,過了幾天因症狀未改善才安排電腦斷層檢查,通常腸子已經在「壞死邊緣」。所以,腸中風的治療也有黃金時間,最好是在12小時之內愛惟美快速診斷與治療。診斷腸中風最準確的是注射顯影劑的電腦斷層檢查,有高達93%的診斷率,通常缺血初期腸道會腫脹,此時表示腸子還有機會搶救回來。若未做電腦斷層,診斷率在5成以下。若因腎臟功能不佳無法注射顯影劑時,一般會建議先用腹腔鏡進行探查,如果腸子狀況還好,可以密切觀察,如果有腸壞死,就要改採剖腹手術進行切除。
延伸閱讀: 腸子也會「中風」! 三高患者要提防缺血性腸炎